文明出行照亮“平安之路”
今年12月2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12年来,城乡在变,道路在变,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发生着新的变化。
“12年前,很多家庭只有一辆车,现在有两三辆车都很常见。”前不久,33岁的西安市民曹玮给新车办理了上牌手续,加入了西安520万辆机动车车主行列。
12年来,陕西机动车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10月底,陕西机动车保有量达1149万余辆,其中西安已达520万辆,陕西新能源汽车达45万余辆,陕西驾驶人已有1428万余人。12年间,陕西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发生巨大变化,折射出陕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更多的人开上汽车,这是发展;更多的人遵守规则,才是文明。人、车、路之间的矛盾凸显,各类道路交通风险及安全隐患交织,怎么办?文明守法,成为社会共识。
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西安市长安区交警、消防、应急等多部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图为交警部门对“事发路段”进行交通管制,维持现场秩序。
一时侥幸心理要不得
“陕西公安交管部门围绕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全力整治、多管齐下,逐渐实现汽车数量‘硬增长’和交通安全‘软环境’的相对平衡。”11月28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副总队长杜保利介绍,近年来,陕西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不断降低,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当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问题仍然不少,酒驾醉驾、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酒驾、醉驾严重威胁并侵害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醉驾更是被列入刑事处罚的范围,可见管理之严、处罚之重。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以身试法,触碰法律底线。
11月25日21时许,榆林市室外气温低至零下5摄氏度。榆阳区交警大队民警在城区重点路段设卡,对过往车辆驾驶人进行酒精测试。
在一次查酒驾行动中,驾驶人张某怀看见有民警查车后,神色慌张,说话支支吾吾,不肯配合民警。在民警多次劝说、教育、警告下,他才缓缓打开车门。
张某怀被查后,懊悔地说:“怕朋友酒后开车被查,我将朋友一个个送上出租车。没想到,我喝了酒后,头脑发热竟开上了车。”经检测,张某怀属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当日,张某怀被依法刑事拘留。
醉酒驾车引发事故、被处刑罚的也不在少数。11月7日,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结了一起因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案件。去年8月3日,被告人韩某酒后驾车与踞某驾驶的小型轿车尾部相撞,造成交通事故,致两车受损,后被民警现场查获。经法医鉴定,韩某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1.33毫克。交警部门认定,韩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因韩某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案发后积极赔偿对方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综合以上情节,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被告人韩某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
更有人“酒碗”砸了“饭碗”,害人害己。8月3日,在汉中市南郑区,公职人员张某醉驾致2死2伤。随后,张某以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张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这起惨痛的悲剧,再一次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法律后果如此明确,违法成本如此之高,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人目无法律、我行我素,说到底是对法律缺乏敬畏,自认为不会出事,被查的可能性不大,便铤而走险。”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宣法处处长麻景荣表示,他们知道酒驾、醉驾的危险性,也知晓有关部门的查处力度,但心存幻想、放松警惕、以身试法,最终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沉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拒酒千里外,安全万里行。10月20日起,陕西公安交管部门开展冬季突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显性用警,多波次、不间断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违法行为天天严打、日日严查。
仅10月,全省累计查处酒后驾驶5225起,其中饮酒驾驶4284起、醉酒驾驶941起,22人因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
日前,“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走进西安市未央区新兴小学。图为学生在交警指导和保护下坐上铁骑,沉浸式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一抹“荧光绿”暖心守护
11月29日7时,“00后”民警闫浩霖已出现在西安南稍门十字路口,进行早高峰交通疏导工作。
去年参加工作的闫浩霖,站在街头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已有一年时间。一年来,他在早晚高峰、执勤保畅中见证着自己与城市的进步。
面对早晚高峰,闫浩霖坦言,自己也会害怕。一开始,他担心自己无法应对、忙碌奔波,现在,他怕学生迟到、怕耽误群众事,更怕紧急病人的救命通道被堵住。
缓堵保畅、紧急救助、隐患排查……在全省各地,人们总能看见街头的一抹“荧光绿”,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
高考是人生中的大事,牵动着千家万户。6月7日上午8时,高考语文科目即将开考。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考点外,一考生突然发现忘带考试必备文具,交警铁骑12分钟极限奔赴,帮助考生准时进入考场;交警铁骑22分钟飞驰16.6公里,在禁止迟到考生入场的前3分钟,成功将考生安全护送到考场。
只要群众有需求,交警必然有回应,全力以赴帮助群众;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就绝对不放弃任何机会。
7月12日晚,受强降雨影响,西安部分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危险来临,熟悉的“荧光绿”再次逆行而上。西安交警港浐大队交通管理科副科长余泉,赶到秦汉大道积水严重路段,救助被困群众。
“听见面包车里有孩子的哭声时,积水已经到我胸部位置。”余泉说,接近车辆后发现车内有两个小朋友,他来回两次穿越绿化带将孩子转移至安全区域。
泡在水里的一晚上,余泉成功救出8名被困群众。他数次跌倒再爬起来,脚上穿的鞋已被大水冲走。
农村道路是广大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而“走得安全”是通向幸福和富裕的关键一步。
富县交道镇是苹果主产乡镇,穿镇而过的210国道沿途遍布果园,多条生产路、通村路与国道相连,道路状况复杂,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作为苹果主要运输工具的电动三轮车,村民俗称“果果车”,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
村民在国道两侧装卸苹果,虽然方便了自己,但是影响了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对此,富县交警大队以村为单位精准摸排、为人车建档,开展“一盔一带”、违法载人等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隐患,升级道路交通设施,为“果果车”张贴反光标识。同时,民警利用农闲等时间,通过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宣讲,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
经过一年多治理,这条以前的“事故路”“隐患路”实现蜕变。
“今年以来,省公安厅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责任体系,坚持一案一分析、一路一对策,全面落实隐患治理清单化管理制度,动态排查风险,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保持严管严查高压威慑,全力以赴防事故、保安全。”杜保利表示,全省共排查治理各类隐患1427处,道路通行环境有效改善。
“2023年平安三秦行”陕西省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现场。
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文明藏在细节里。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也是体现交通秩序的文明线。
“绝大多数机动车都会在斑马线前主动减速礼让,让行人先过。斑马线前红灯亮起,行人大多自觉停住脚步,直到绿灯时,才快速通过。”最近,来自东北的游客杜超凡,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感受千年古都魅力的同时,也被“车让人”的细节深深打动。
今年“五一”、中秋国庆假期,西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许多游客前来打卡。除了美景、美食,西安“车让人”“让景于客”等文明细节也获赞无数、频频“出圈”。
游客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在众多网友的“力捧”下,“车让人·人守规”成为西安乃至陕西享誉全国的一张城市名片。
安全源于守法,文明始于脚下。“交通安全、文明出行习惯的养成,往往有赖于依法治理与法治宣传教育。”麻景荣说,从醉驾入刑到“两超一危”入刑,从规范执法到机动车驾乘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在法治手段的推动下,许多人逐渐树立起规则意识,文明安全的交通理念开始入脑入心。
7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 811-2022),适用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新增了对头盔技术、安全性能等要求;《陕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4月1日起实施,新规明确,没挂牌电动自行车禁止上路行驶,对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上路、注销等都提出了要求;今年,公安交管部门加强对大客车、出租车、网约车上的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进行查处,所有车辆后排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可能面临“罚单”。从礼让斑马线到“一盔一带”,这一系列举措,促使人们为出行系牢“生命带”。
车辆之间争抢通行,往往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11月28日,在“2023年平安三秦行”陕西省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现场,一项名为“车让车安全行 争做文明陕西人”的活动启动。
“车让车”,既是对“车让人”的延续和提升,也是陕西平安交通建设的有力保障。从“车让人”到“车让车”,“文明交通”4个字将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 周恒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