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老旧小区换新颜
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水利局家属院网格员李瑶(左)向居民征求老旧小区治理的意见。 通讯员 曹红摄
8月3日一大早,咸阳市渭城区中山街街道学道门小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妮就和社区干部一起查看小区改造工程进度。“张妮,你们忙完了来家里喝绿豆汤,避避暑。”居民何卫东热情地招呼着。
学道门小区位于老城区,曾因环境卫生差、无安防设施、无人管理等问题被列为渭城区为数不多的老旧小区。社区党支部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引入物业服务企业、组织群众自筹自建自管等有力举措,使小区面貌得到极大转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近年来,渭城区立足群众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在补齐短板、优化服务、精细管理上下功夫,不断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逐步实现了全区老旧小区党组织设置到位、物业服务保障到位、人防物防覆盖到位的目标,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引领 保障到位
“我们抽调社区骨干力量指导每个老旧小区推选院落长、网格长、楼栋长,充分发挥院落长、网格长、楼栋长的‘熟人’优势,协助社区做好群众工作。”文汇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田洋说。
老旧小区多因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常年无人管理等积压问题导致群众工作不好做、改造治理难度大。渭城区把老旧小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总体规划,成立了由区委书记牵头抓总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有序扎实推进治理工作。
渭城区加强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回头看”等工作,将老旧小区治理改造作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拓展延伸,并以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为着力点,开展集中攻坚,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在治理前期征求意见时,有些居民不愿敞开心扉说真话,我们就和辖区网格员、小区院落长、楼栋长一起,在小区院子、居民家中聊家常,引导大家发表意见。”文汇路街道联盟一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冯洁说。
渭城区坚持“一小区一支部、应建尽建、不留空白”和简便灵活、方便管理的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组建老旧小区党支部7个、党小组58个,设立党员中心户121个,将小区居民党员、网格员和“双报到”单位党员纳入支部管理,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优先推选群众信得过、热心公益事业的在职或退休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负责人,建强老旧小区管理队伍,更好地服务群众。
设施完备 居住舒心
老旧小区多建成时间早,普遍存在楼面破损、管道老化、公共照明设施不全、停车困难和电动车飞线充电等问题。渭城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不断提升老旧小区配套设施,让整体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有序,居民住得更加舒心。
“我们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通过改造排污设施、更换地下管网、划分停车位、刷新外立面、硬化小区道路、安装智能门禁和路灯等,不断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渭城区住建局工程科科长李虎介绍。
渭城区不断强化老旧小区基础建设,汇聚住建、财政、发展改革、民政等部门力量,建立经常性的联动协同机制,加大政策、项目、资金、队伍等资源整合力度,采取群众筹、部门帮、社会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小区升级门禁系统、改造停车位、安装智能监控等设施,一体化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工作。
“以前,我们小区路面坑坑洼洼,现在,道路平整得都能擀面了。”学道门小区居民杨文仓笑得合不拢嘴。
精准分类 一区一策
8月12日傍晚,新兴路街道机电公司家属院居民郝继红还在小区巡逻查看。“我每天都要看一下小区环境卫生、设施安全等情况。既然各位邻居相信我,让我参与小区管理,我就要对大家伙负责。”他说。
在渭城区,像郝继红这样参与小区治理的居民还有很多。
“物业公司来了以后,楼道灯坏了,打个电话,十分钟不到,物业公司的师傅就来了;小区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比以前好太多了。”渭阳街道制线厂小区居民党来运说。
渭城区根据不同类型老旧小区特点,实行“精准分类、一区一策”的办法,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以市场化方式为安居二村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区引入物业服务企业,有效解决了小区失管、缺管的问题;对茂源人家、馨缘小区等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但自治基础较好的小区,通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实现变市场管理缺位为自治管理补位;在鑫汇小区、百货公司家属院等基础条件一般的小区,推行“社区+单位”共管模式,以协商分担物业管理服务的方式,满足小区公共保洁等需求。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物管会,有序引导业主委员会、物管会成员依法依规履职,激发“为民渭城·红管家”队伍活力,逐步实现物业服务从“有”向“优”转变。
(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王焜 卢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