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有一个指标位列全球第一——司法程序质量。此外,执行合同指标跻身第6。过去5年里,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司法体制改革成为一件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今天最高法召开发布会,向公众回顾了过去5年的成就,也承诺了未来5年的蓝图。
中国长安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郅硕)在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有一个指标位列全球第一——司法程序质量。此外,执行合同指标跻身第6。过去5年里,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司法体制改革成为一件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今天最高法召开发布会,向公众回顾了过去5年的成就,也承诺了未来5年的蓝图。
27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以下简称“五五改革纲要”),通报了“五五改革纲要”的起草情况、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同时,会议还发布了《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8)》白皮书,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对过去五年司法情况进行了总结。
据介绍,“五五改革纲要”由三大版块组成,即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其中,主要内容包含10个方面65项改革举措,通过科学构建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等10大体系。
“五五改革纲要”在充分总结吸收各地法院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条改革思路: 一是依托互联网法院深化改革试点。按照互联网案件特点,完善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和诉讼规则,改造优化电子诉讼平台,扩大互联网法院的试点效应和示范效果。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广在线诉讼。逐步实现在线立案、在线缴费、电子送达三类应用覆盖全国法院,打造世界领先的移动诉讼服务体系。三是推动以立法方式构建电子诉讼制度。提出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新型管辖规则、诉讼规则,探索建立涵盖管辖、立案、庭审、送达、执行等全部流程的电子诉讼制度,推动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让所有当事人都成为改革受益者。
“五五改革纲要”与过去五年的工作有什么传承关系?最高法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介绍,从逻辑关联上看,“五五”的谋篇布局,建立在对“四五”落实情况的总结分析、科学评估基础上;“五五”的主要内容,搭建在对“四五”核心内容的配套完善、更新升级基础上。
“系统推进‘五五改革纲要’,就是对‘四五改革纲要’的再落实、再发展和再提升,体现了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钉钉子精神。”胡仕浩说。
那么又如何科学理解司法责任制改革中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胡仕浩告诉中国长安网记者,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必须牢牢牵住的“牛鼻子”,是深化司法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应当从法院整体责任的角度,来理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他提到的“责任”,既包括法官的个人责任,也包括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集体责任;既包括审判组织的违法审判责任,也包括院长、庭长的审判监督管理责任。
“院长、庭长在权力清单范围内,按程序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不属于不当过问或干预案件;相反,院长、庭长该管的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怠于行使监督管理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其相应责任。”胡仕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