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广州开幕,与会来宾收到的一份重磅礼物,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的贺信。
3月26日,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广州开幕,与会来宾收到的一份重磅礼物,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的贺信。
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同葡语国家的关系及本次会议的意义给予肯定:
此次会议以“挑战与超越——互联网时代的司法”为主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希望各位代表深入交流、积极探讨,努力推进互联网国际法治,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这不是外国最高司法机关首脑首次聚会中国,也不是习近平主席首次向最高法院院长会议致贺信。2016年5月,习主席就通过贺信向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的来宾致以诚挚欢迎。
在新的时代,世界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地向中国求取司法智慧?习近平主席致贺信的这场司法盛会,释放了几个信号?
信号一: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司法!
“互联网时代的司法”凭什么成为各方聚焦的会议主题?
答案很简单:“互联网+司法”正在通往公平正义之路上引发前所未有的革命。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司法。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展现这翻天覆地的力量。
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在谈论“同案不同判”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要取得“铁板一块”的裁判结果,实际上要依赖分散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3000余家审判机关。“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即使面对统一的规则、相似的案件,在互相不通声息时统一裁判也绝非易事。
距离提出问题,但却绝不是借口。互联网共享就是对这看似无解问题的最好回应。借助于信息网络上无处不在、无远弗届的信息共享,去中心化的网络反而形成了裁判结果的中心化。在互联网时代,司法不仅共享信息,更共享智慧。
第二个关键词是交融。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也就是说关乎公正的责任原本不应只由司法机关独力承担。事实上,当事人难找,证据难调取,判决难执行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司法体验。
解决司法机关孤掌难鸣的问题,需要用交融撞破竖在职责之前的部门藩篱。互联网时代,司法干警不再风尘仆仆又无功而返,他们只需轻击鼠标,证据调查令、协助扣押通知在经办机关的系统中同步传送,一起案件的“老赖”自然登上全社会信用系统的黑名单。在互联网时代,当屏幕上弹出窗口,“我不知道”、“不归我管”再不是消极不履行职责的理由。
第三个关键词是沟通。在今天,如果谁再拘泥于“法官在判决之外应该闭口不言”,难免被人评价为食古不化。司法裁判不是“价值中立”,而要做到价值引领,要为社会发展构建充溢着社会正能量的规则秩序。要实现这样的雄心,开展沟通、吸纳民意就不是司法机关可有可无的选做题。
互联网让人人都是媒体,也让司法能够最快最直接地发现蕴含在舆论风向中的人民关切。同时,互联网也撤去了人民与司法之间一切多余的媒介,在原音呈现之中让二者第一次真切地面对面。阳光之下,坦率与真诚的沟通能够消除一切诡谲与猜忌。在互联网时代,互信前所未有地重要,也第一次不再行踪缥缈。
效度、力度、速度与温度,这是互联网时代为司法献上的礼物。其惠足以同其民人,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则自有来宾远渡重洋。
信号二:到中国去!
近年来,中国是葡语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葡语国家增长迅速的主要出口市场。2017年,中国与8个葡萄牙语国家的贸易额达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与共,感受到了万里山海无法阻隔的温度。
但是,快速增长的经贸关系呼唤更为广泛深入的司法合作。跨国民间交往的发展,需要两国司法机关更好解决跨境纠纷、打击跨国犯罪,提供更稳定、更公平、更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或者更简略地说,要让安全与信用成为无论是讲汉语还是讲葡语的人,都能彼此沟通的话语。
远隔重洋,各国体量、发展都不相同,开展司法合作可以说千头万绪。下一个问题就是,
与会者期待着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为什么到中国来?
答案既简单又明确,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司法领先全球。
在不少国家还在纠结着法庭中能否拍照时,中国司法的网上公开早已起步。在中国,审判流程信息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推送,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访问量达800余万次;公开庭审一律网上直播,目前已累计直播庭审66万次,观看量超49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超过4300余万篇,访问量突破136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库。
在不少国家还在为卷宗传递混乱焦头烂额时,中国司法的网上办案早已起步。在中国,一张覆盖3525个法院、10759个派出法庭的法院专网已经建成,由此全国100%的法院实现网上办案。2017年8月,中国乃至世界首家互联网法院正式落户杭州,全部案件在线开庭审理,开庭平均用时仅25分钟。
在不少国家还在头痛诉讼门槛过高时,中国司法的网上服务早已起步。在中国,86%的法院建成了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76%的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75%的法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登录“法信”平台,诉讼群众就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法律知识检索服务。2017年,全国法院通过各类信息化应用,节约群众办事和干警办案时间约30亿小时。
正如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评估后得出的结论,在中国,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智慧法院已经初步建成,中国法院信息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样的成绩,怎能不让异国他乡的同行们羡慕?
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司法影响力的又一次彰显,更是与会国为中国司法的点赞:赞同中国把脉时代的智慧,赞同中国远瞻未来的眼光。
不只在司法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这样的共识:
下一步怎么办?让我们去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