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你好,这里是国字号“网”红社区
又获一项国字号荣誉!就在记者抵达运城市盐湖区的前一天,盐湖区东城街办河东东街社区刚刚举行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授牌仪式。
谈起这项荣誉,河东东街社区主任雷茜说道:“社区管理工作正如天下武功,也是一通百通,我们通过扎实推进网格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法律宣传有阵地、矛盾调解有团队、治安防控有抓手。近年来,我们社区的荣誉也是纷至沓来,既是扫黑除恶示范点,又是社区服务老干部工作示范点、司法示范点。”扎实的网格精细化管理,让社区管理频频受益。
河东东街社区是盐湖区最早推行网格精细化管理的社区之一。近年来,盐湖区通过开展网格精细化建设,将农村、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了服务精细化,有效疏通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将通过走访,为您解读这一管理模式背后的经验做法。
细分网格是前提
一进河东东街社区居委会所在地——民生花庭小区,一张“地图”格外醒目。从这张“地图”上得知,河东东街社区实行的是四级网格化管理,将辖区5个小区划分了7个二级网格,民生花庭小区这个二级网格又下设7个三级网格,往下又细化为24个单元。
像河东东街社区一样,盐湖区所有的城市社区,依托社区原有的大网格,划分出以片区为单位的中网格,以整栋楼为单位的小网格,以楼宇为单位的楼宇单元,形成网格总长管理网格长、网格长管理楼长、楼长管理单元长、单元长管理住户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格局;在所有农村社区,则在原有网格基础上,划分出以居民小组为单位的格单元、以巷为单位的巷单元,形成由网格总长管理网格长、网格长管理巷长、巷长管理各住户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格局。
正在当地调研的一位运城市委政法委领导告诉记者:“化小网格,主要为的就是改变过去社区、农村规模过大,管不好、管不到、管不细的状况。农村人口少,划分三级网络,每个巷长管理的也就是二十五六户左右,基本就能做到了触摸到角,精细到户。”
“不知道能办了事办不了事,弄那么多花样子。”杨跃峰是民生花庭门面房的一个商户,一开始对社区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很是不屑,而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有一次,杨跃峰怒气冲冲找到居委会,投诉物业拒绝卖电。原因说小也小,说大也大:物业供暖有噪音,噪音吵了门面房,门面房于是欠了物业费……公婆各有理,越闹越意气。担任网格总长的雷茜出马,短短几天,问题就迎刃而解。物业答应先处理噪音问题,杨跃峰也答应随后交齐物业费,双方握手言和,皆大欢喜。雷厉风行的办事速度,让杨跃峰很是满意,还自荐担任了26户门面房的单元长。
“在社区,楼长、单元长多是群众自荐或者推举产生的。这些楼长、单元长大多熟悉社区环境,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他们通过定期走访、日常巡查和上门服务等形式,了解网格内的社情民意,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及隐患。”雷茜告诉记者。
目前,河东东街社区的四级网络管理机制,已经涵盖了社区党建、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密切了街道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为社区和谐、居民幸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家园平安和谐,让村民外出务工更心安。
无缝衔接是保证
如何确保各级网格间的无缝衔接,蕾西告诉记者:“我们每个网格管理间都建有微信群,社区工作人员建有工作微信群。通过层级微信群,政府的各项政策、惠民举措可以迅速传达到每户居民。而住户的建议及遇到的问题、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向上反映,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通过层级制管理,河东东街社区做到了“张口说、一口清”,真正达到了服务零距离。
而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姚永计对无缝衔接的理解则是“快”。“‘你找上边去!’处理村里的矛盾纠纷最怕这句话。往往小事能给拖大,大事能给拖炸。这就要求我们巷长、网格长早发现,快处理。”他说道。
去年,村民刘某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两年前,母亲去世,埋到了村民徐某地里,而这次父亲去世,徐某死活不让下葬。双方一来二去就吵了起来,事情也卡在了那儿。
巷长刘寅豹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网格长姚永计进行了汇报。姚永计决定,先去各家摸摸情况。
“按咱乡俗,父母要合葬。现在把我爸埋到别处,让村里人咋看我!”刘某说着自己的难题。
“他家的墓地就在我屋背后,一开后窗就能看见,家里人瘆得慌。”徐某也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把他家的墓地迁走,所有的费用我出!”
了解“症结”所在后,天天跟村民打交道的姚永计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在徐某房后建个照壁,费用刘某出。这一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事情很快得到了圆满解决。
“我们村的每个街道巷口,都挂着一张网格员职责管理牌,上面有网格长、巷长的姓名、电话以及照片。通过这个管理牌,群众有事能第一时间找到‘管事人’。”姚永计指着一张公示牌告诉记者。
精细化服务是关键
在雷家坡村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或打牌、或唠家常、或喝茶看电视,悠闲自在,一旁的空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暖风,即便是寒冬,整个屋子也是暖意融融。而在隔壁的休息室,几十张床并排摆放,高度适中,方便了老人起卧;床上铺的是村里统一发放的床单被罩,干净整洁……一些细节的设置考虑,处处彰显了人性化关怀。
“在外人看来,村里的事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关键需要办好、办实。”姚永计说道。在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雷家坡村在细节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细节,将网格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
而在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河东东街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已开启了“智慧化”模式。
“只要扫描一下这个二维码,就可以知道户主信息、联系方式、房屋平面图等。”在民生花庭小区的每栋楼单元门口,都张贴着数十个二维码,这是每栋房屋的“身份证”。
河东东街社区商业繁荣,流动人口多,出租公寓多。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河东东街社区创立了“以房管人”机制,通过给每栋房屋编制一个二维码,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形成房屋的“身份证”。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上授权的App软件,可以随时查询、更新各类基础信息。
针对老年群体,河东东街社区还联合专业公司,开发了智能养老平台,大到精准定位,小到商家信息,甚至粮油配送、志愿者服务都能在平台上完成。
除了河东东街社区、雷家坡村的经验外,盐湖区还涌现出了御沁园社区的“8个精准工程”,南城办柏口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西元社区的“四定、六到位”管理模式等经验做法。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盐湖区逐步理顺了市、区、街道、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权限下放、职责细化,形成一条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绿色通道,保障和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也真正将“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真谛落到地、见到果。
(本文转自山西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