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海南遍地开花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枫桥经验”正在海南遍地开花。
澄迈县老城司法所司法助理朱江指导河南籍讨薪人员填写调解协议书 记者高凌 摄
拿起相机,骑着电动车,朱江像往常一样,又将赶往一个矛盾纠纷事发现场。
朱江是澄迈县老城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他的“师父”杨善泽是老城司法所所长,“金牌调解员”声名远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杨调解”。2017年5月,杨善泽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在吸收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杨善泽成为海南人民调解的一个缩影。
2018年9月17日,省司法厅厅长郑学海要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人民调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学习推广陵水的经验做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海南落地生根。
司法调解专司 “和谐稳定”
“在陵水,专职人民调解员已成为广大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司法调解‘社会稳定器’作用愈发明显。”陵水县司法局局长李善伟介绍,23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分布在全县116个村(居)委会,每村两名,是专职、专业的人民调解“先遣队”。
近年来,陵水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今年10月31日,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受邀在司法部举办的人民调解大讲堂授课。
政府购买服务、财政全额保障、司法局培训考核、村(居)委会选聘、配发专门制服,专职人民调解成为一种深得群众认可的服务型职业。专职调解员充分发挥就近、及时、便捷的作用,积极开展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2013年以来,陵水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8724件,调解成功8486件,成功率97.3%。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7163件,占比82.1%。
此外,23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还与610名网格员一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成为“枫桥经验”在海南的生动实践。
省司法厅副厅长王河山认为,陵水县司法局传承“枫桥经验”精神,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间的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把矛盾纠纷苗头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利用村级专职调解员覆盖面广、便捷及时优势,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巩固了防止矛盾激化的“防火墙”。
“专病专治”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我省各市县(区)的调解手法和特色日益呈现,省医疗纠纷调解,三亚旅游调解、海口琼山物业调解、龙华交通调解、美兰诉前调解……不同市县(区)的调解员有着各自的独门秘笈,“专病专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亚一直是国内热门旅游胜地,但也一直被海鲜排档宰客、水果调包、黑出租等乱象困扰。针对涉旅矛盾纠纷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游客举证难、索赔难等问题,三亚市司法局积极协调交通、旅游、卫生等部门,畅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特邀各行业精英担任“矛盾化解专家”,实现涉旅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扩容升级。
“法律也有温情的一面,从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出发进行调解,不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还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 2012年9月26日,海口市龙华区政法综治部门创新社会管理,成立了全省首家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在遇到交通事故矛盾纠纷时,如果选择去法院起诉,不仅要面临长周期,还要支付相关费用。而在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员可立即介入调解,形成的调解协议书不仅具有合同效力,经司法确认后还具有强制执行力。
调解中心主任郑俊杰介绍,6年来,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了一系列案情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已经成为群众解决交通事故纠纷的“第一选择”。
“双语法官”用乡音道情理
琼中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黎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44%,各族人民聚族而居,自成村峒,村落分散,特有的民风民俗、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对处理矛盾纠纷提出特殊要求。为此,琼中法院特意安排少数民族法官审理少数民族当事人案件。
林志贵是琼中法院少数民族法官,有着35年审判经历的黎族法官李琼珍退休后被返聘到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担任专职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委托调解、诉后答疑、信访接待等工作。
“地道的乡音,亲切的问候,有助于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是调解工作的润滑剂。”琼中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伟奇说,他曾在长征法庭(长征镇为苗族、黎族聚居地)工作19年,被当地群众称为“草根法官”。
少数民族地区稳,则全县安。琼中法院积极回应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诉求,尽量适应当地风俗习惯,走进黎村苗寨巡回办案、上门调解,推出预约调解、电话调解和网络调解等一系列司法为民措施,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琼中模式。
将“枫桥经验”代代相传
朱江2011年刚到老城司法所时,一点调解经验也没有,容易同情弱者,一旦加入个人情绪,调解结果一定是不公平的。8年来,在杨善泽的言传身教下,他逐渐掌握了调解精髓,处理起来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为了弄清楚问题,第一次我们都会约双方一起到现场进行调解”,在8年的调解工作中,朱江总结经验,让双方面对面摆明矛盾焦点,了解双方各自都想要什么,调解工作便找到了突破口。朱江认为,在对事情和矛盾点充分了解后,再分别单独约谈一方,作为中间的调和人让双方“背靠背”,一步步下台阶,“由面对面,到背靠背,化解双方当事人心结。”
每年都有实习生来所里学习,朱江说,杨善泽对所里小一辈的调解员毫无保留,自己也会将悟到的“枫桥经验”代代传承。(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