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儿
这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儿
在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县博斯坦乡博孜尤勒贡村,总是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用心、用情、用汗水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暖心事 暖千家
11月17日中午,托克逊县博斯坦乡博孜尤勒贡村6组村民伊力哈木·木哈塔木开着四轮摩托载着女儿从刚修建不久的“团结桥”经过,后面跟着骑着摩托车的阿力木·吾甫尔。“以前这就是一座危桥,随时都可能出事故。后来,还是驻村干部带领大家翻修了这座桥。”阿力木·吾甫尔说道。
“这是桥通车那天照的。老乡们知道桥通了,都高兴地围过来看,我就拍下了这个场景。”在托克逊县公安局驻博斯坦乡博孜尤勒贡村驻村干部魏勇的手机里有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画面里有驻村干部、有村里的男女老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特殊”的全家福
这座桥长8米,宽4米,两边各延伸出100米的水泥道路,是今年4月,托克逊县公安局民警和村民共同修建的,大家为这座桥起了心仪的名字--团结桥。
正值中午吃饭时间,在驻村工作队干部食堂里,驻村干部李瑛正在招呼小学生玉山江和帕提古丽吃午餐。
“感谢工作队解决了我最大的困难,我可以安心务农了。”村民玉苏甫·阿布拉激动地握着博孜尤勒贡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买明·尼扎木的手说。
秋收时节,买明·尼扎木入户走访时发现,平时由玉苏甫·阿布拉独自照顾的两个孩子放学后吃不上一口热饭。经了解得知,玉苏甫·阿布拉不仅要忙农活,还要外出打工,根本顾不上孩子的一日三餐。
“这事我们得管,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啊。”工作队队员纷纷说道。最后,工作队决定,两名孩子在工作队的“一家人食堂”吃午饭和晚饭,就餐费用由工作队想办法解决。
困难学生在“一家人食堂”用餐
一年来,“一家人食堂”已先后为村里30名困难学生和一位无人看管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派来这么好的工作队!”6组低保户玛依热·阿不都拉哽咽地说。
玛依热13岁的儿子买尔胡皮患有脑部疾病,因家里经济条件差,无能力就医治疗,就这么一直耗着。
工作队队员依明江入户后了解情况后上报工作队,并联系了托克逊县民政局,询问相关政策。经托克逊县民政局确定,买尔胡皮符合免费治疗的政策。
这是在困苦中挣扎了多年的玛依热想都想不到的。7月3日,买尔胡皮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进行了手术,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村民肉素·木尼甫大爷今年3月份下地务农时因不慎摔倒而卧病在床。驻村干部得知消息后,主动来到肉素·木尼甫家中,承揽了所有家务,并利用晚上时间回到“家”中陪老人聊天。如今,等待孩子们回家,已成了肉素·木尼甫每天的期盼。
……
小事小节动真格,细微之处见真情。古丽大姐家上小学的儿子数学题不会做了,他们就是小老师;玉苏甫大叔家的红枣找不到买家了,他们就是销售员……
我付出 我收获
11月15日正午,暖意融融。在村民阿依仙木家的院子里,托克逊县公安局结亲民警白翔飞、崔翔、陈江牛、西克然木·帕合日丁正挥锹舞镐地挖土埋葡萄树。
正值埋葡萄树的时节,面对这个体力活,年迈体弱的阿依仙木因家里没有劳力,根本无能为力。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的“儿子”、托克逊县公安局民警白翔飞领着同事来了。
与白翔飞一同来结亲的另外20余名民警也正在其他需要帮助的村民家里埋葡萄树、减高粱头、抱高粱杆……
“我这是今年第四次来村里了。今天是此次结亲的第9天,除了刮风和学习的两天,其余的日子我们都是在干农活。我在城市长大,没干过农活,可我现在学会了搭凉棚、摘桃子、剪高粱头、收高粱秆,这不学会了埋葡萄树。”白翔飞一一述说着结亲以来的“收获”。
结亲民警帮助村民摘葡萄
1997年出生的陈江牛去年1月入警,是刑侦大队民警。今年6月,他将自己的户口从乌鲁木齐市迁到了托克逊县,理由是“喜欢警察这份职业,喜欢托克逊这个地方”。这是他数次结亲经历的切身体会。
西克然木·帕合日丁是土生土长的托克逊人。他说,虽然生长在这里,但直到来村里,他才真切体会到“只有走近农民,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最让崔翔兴奋的是,来自甘肃的他在新疆有了维吾尔族亲戚。“也许许多乡亲叫不出我的名字,但他们认识我,只要见到我,都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还拉我去家里喝茶、吃饭。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路笑脸,那感觉好极了!”
“驻”出了感情,“帮”出了实效。这是托克逊公安局驻村干部、结亲民警用真心、用真情、用汗水换来的最大收获。(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