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法治微电影 让普法“活”起来
法治微电影《栓柱的心思》拍摄现场(资料图)
法治和微电影,前者气质严肃,后者倾向娱乐,这两者相遇后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17年以来,山西省运城市司法局对标“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全市各司法执法单位大力开展了“法治微电影微普法”活动,把一些和老百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微电影的形式,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影像故事说出来,达到了演一剧、说一理、懂一法的效果。
法治宣传换了一种新面孔
由运城市中院筹划拍摄的法治微电影《春风化雨》,讲述了法官张淑华在办理一起人身损害执行案件过程中,依法融情,情法并重,通过多次上门调解、处理突发事件,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判决义务。同时,向社会发出倡议,为申请执行人筹集善款,积极办理司法救助,帮助双方当事人渡过难关的故事。既依法维护了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充分展示了人民法官在新形势下,刚正执法和柔情司法的新形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公平正义。法院工作人员真实出镜,本色演出。该片在全国主流门户网站和市电视台同步上线。影片一经推出,吸引了不少市民网民,点击率一路攀升。今年1月,成功入围全国法院第五届微电影及首届微视频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提速提高提质提效普法宣传工作,运城市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接连下发《关于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市委有关决策部署做好法治微电影拍摄播放各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县各司法执法单位按照时间排序,一周一个单位,提前谋划,在市、县电视台法治专栏准时播出。同时,上传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腾讯网等新媒体。目前,市县已累计制作法治微电影860余部,在市县两级电视台播放800余部,上传新媒体客户端后,网络点击量已突破4000万人次。
运城市推出的法治微电影给普法宣传换了一种新面孔,注入了“活水”。
受欢迎源于草根味平民事
在互联网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民不再仅仅是法律的受众,同时也成为法治精神的传递者。在运城市,法治微电影这项普法“利器”,无疑如神笔马良般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幻化成一场全民互动的盛宴。
卢付合和张润棉是垣曲县的一对夫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们发挥余热,成为“法治”精神的传递者。老两口凭着对摄影事业的热爱,自费购买打板器、摄像机、挑杆话筒等设备,以老百姓为主角,自编自导,拍起了普法剧。他们用镜头讲述法律知识,用真心传递法治温暖。
近年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创作出本土方言剧110余部。其中,普法微电影90余部,参加演出的人数有500余人次,涉及古城、历山、皋落、华峰、英言5个乡镇13个村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微电影都是当地人出演,说的都是当地话,在外地工作和居住的老乡看到他们拍的微电影都感到很亲切,尤其是出国务工人员。一位在非洲务工的垣曲老乡说,在异国他乡,每当感到孤独的时候,他就靠着这些短剧重温乡情。
像他们这样醉心于普法工作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身边人出演讲身边故事,这是我市法治微电影共有的“接地气”元素,也是受欢迎的原因。不少观看了微电影的网友说:“剧中的小老板、企业工人,就是身边熟悉的左邻右舍,微电影就是在说我们的身边事!”
“谁执法谁普法”落地生根见效
法治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传播方式,内容短小精炼、参与性互动性强,让广大干部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品尝到“普法大餐”。
为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市司法局创新提速,利用市直各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各县(市、区)同步开展了法治微电影微普法活动。除了在市县电视台定时播出外,市司法局还要求策划拍摄单位利用网站、微信等新信息媒介平台进行推送,让人们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法律知识,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通过这个活动,实现了干部群众随时随地上网,随时随地学法,随时随地咨询,达到了看一剧懂一法的目的,从而使“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落地生根见效。
绛县东城社区办主任张慧萍介绍,通过放映法治微电影,人们对顾问律师有了更多了解,更愿意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光是去年1月到4月间,登记在册的法律咨询案件就有35件,涉及宅基纠纷、家庭纠纷、代写遗嘱、财产损害索赔等诸多方面。
法治微电影不仅感染教育了看电影的市民、网友,还让出演者受益匪浅。垣曲县普法微电影《赡养风波》里女儿的扮演者金玉琴,凭着精湛的演技成了当地的明星。她坦言,自从开始演电影,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的法律知识,慢慢地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以前,自己总是和老公因为各种琐事吵架,现在考虑问题的方式变了,发现宽容起来更开心。
法治微电影的推出,使法治宣传在硬普法中“活”了起来,在慢生活中“快”了起来,在冷面孔中“笑”了起来,在身边事中“亮”了起来,使得干部群众能够在休闲中学习法律知识,在娱乐中领悟法治精神,在欣赏中感受法治文化,让严肃的气质在娱乐中发扬光大,全市形成了“众人划桨开大船”喜人局面。法治微电影成为河东法治文化的一个符号,一种精神。